夏甸清教授,男,高级工艺美术师,1969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吴贯中,进入武昌理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执教已有十余年载,已被评为武昌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夏甸清教授设计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出口商品包装大奖》、《中国之星》、《中南之星》、《楚天创新奖》等奖项,大量作品入选《中国设计年鉴》、《中国之星—全国包装、标志获奖作品集》、《中国包装》等刊物。
甸地牛羊健,
清河鱼虾鲜。
高空禽鸟展,
人间求梦观。
重阳金秋,天高气爽。树上的果实镀着丰美的红黄,清新的空气里飘溢着怡人的甜香。城市也由焦躁归于从容。“叮咚!”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夏甸清教授收到一个短信,他点开手机一看,原来是北京中国包装协会85岁高龄的名誉会长陈汉民老先生发来的一首藏头诗:“甸清高人!”夏教授诚惶诚恐,连忙把后两句改为“快马跨千里,乐游原上缘”,把诗意调整为“甸清快乐”,发回,请求陈老先生恩准……
陈老先生称夏教授为“高人”,也并非溢美。夏教授教学确有过人的高招:他每次布置作业都要学生至少拿出3个以上设计草图,与老师交换意见,再由自己遴选一个最能改出来的。对学生做得再涂鸦的作业,夏教授都从不急躁,从不否定,总能找出一点合理和闪光,倍加呵护,一脸祥和:“你就是宇宙第一大设计师!”鼓励学生沿着自己特有的感觉去深入思考,不断修正,最终改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设计作品。夏教授对保护学生的艺术天性有深刻地感知。今天水彩画分类,有“水画”,也有“干画”了。但在他读湖北艺术学院附中时,有个同学画水彩时“干画”,老师一看,“龙颜”大怒:“画水彩不用水,还叫‘水彩’吗?”有时老师一个武断,可能就把一个最有创意的前卫学生毁掉。因此他上课特别富有吸引力,没有人因枯燥而移情玩手机。他的学生设计的作品,总是灵光闪耀,匠心独运,既贴切又令人惊喜。2009年,学生邓丽琼设计的《蜂之巢---薰衣草蜜礼品包装》斩获中国包装协会“《中国之星》优秀奖”、中南六省包装设计“《中南之星》一等奖”、湖北设计艺术“《楚天创新奖》金奖”;2013年,学生应凯设计的“金钩豆瓣酱包装设计”荣获中南六省包装设计“《中南之星》一等奖”。在督导组织的学生评教中,夏教授获得全满100分高票。学生柳紫君感慨地说:“夏老师是我这么多年来遇到的最完美的人,有人格魅力,素质很高,和善亲切,像长辈保护的那种。”
早晨,同学们走上楼廊,总是看到夏教授那熟悉的背影第一个坐在教室讲台,闻声回首含笑致意。他病了,别人替他代课,他尚未全愈就赶回来,脸上明显写着不适,还频频表示歉意,使学生们很感动。下课铃一响,他总是交待:“下课了,不占用大家时间,你们去我的QQ空间看吧,如果问题没有解决,下次课再回答,或晚上在QQ上聊,好吗?”他的教学,在浩瀚的星空下,在晨露闪烁的曦微中,无处不在。夤夜,他睡着了,学生提问他没看到,第二天五点钟,他就在QQ群里向大家发短信问好,答疑解惑。
他教授的《现代商品包装设计》是一门知识涵盖面广,理论与实际操作并重,与社会商品紧密联系的课程。培养的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他总是谆谆告诉学子:“包装设计不仅仅是包装容器表面的设计,而是要‘从商品研究开始’,到市场做调查,在此基础上撰写设计文案,然后画草图、设计正稿及印前稿制作等等,进行全过程的训练,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包装设计不是个人的纯艺术作品,容器造型要符合人体工学要求,要方便消费者使用,便于携带”;“包装设计要十分注意成本控制和视觉传达效果预测,要科学、牢固、美观、适销,还要环保”。在学生从QQ上发给他的设计作业中,那是切线,那是折线,版式布局,字体大小,行距疏密,他都不厌其烦;批改标注,提出建议,使学生深受教益。
2014年6月25日,夏甸清教授的老师、美术界泰斗吴冠中老先生在北京逝世,这给夏教授带来沉重的伤痛。他记得文革下乡时期,吴冠中老师不放过任何一个指导学生学习的机会,哪怕是树边枯死的老柏树,桥边飘浮的水草,他都会引导学生们观摩与思考,并曾多次说:“画画是什么?是画的感觉!画感情!”这句话深刻地影响了夏甸清的艺术道路与教育生涯。当年他反复研读老师赠送的书籍后,了解了老师的思想,再去看老师的画,就感觉像与老师当面交谈一样。这就是艺术的精髓。夏甸清教授说:“为什么有好多人根本看不懂一幅画美在哪里,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懂这幅画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希望孩子们能用心去感受周边的一切,然后用心、用情,去描绘出自己心中所想的一切。这才是艺术的精髓。”
夏教授乃湖北仙桃人氏,197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6年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2004年进入武昌理工学院任教,2013年被评为“终身教授”。他和蔼可亲,笑口常开,身板挺拔,步履轻健,毫无龙钟之态。
为了理解学生,教青年学子之所需,他放平身段,喜青年学子之所喜,好青年学子之所好。他有一个手提包,是用一条牛仔裤改造而成,款式奇巧,艺术价值极高,他拎包上楼下楼,总是像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引来众多学子敏锐追逐的目光,羡艳不已。他还时不时在肯德基吃“垃圾食品”,学生进店饕餮,见到这幅画面,怕老师难堪,乖巧地回避。夏老师却幽默地会心笑笑,那意思有点夸张,好像是“味道好极了”,令人忍俊不禁。他每次从外地回来,不仅把精湛的包装买下给学生们研习,还买一些五花八门的零食,供学子们分享。学生宋玉杰说:“夏老师把我们当朋友,没有‘代沟’。”
闲暇时,夏教授研究水墨画创作,将设计理念融入绘画。1998年,他请吴冠中先生提写展名,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社会反映热烈。2007年,他出版了《夏甸清水墨画选》。
他认为,越老越要学习,越要不断充实自己,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用。他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作为老师,永远要虚心地教学,向所有人学习,包括自己的学生,要与时俱进才不至于太落后,教学过程中迫使老师学习和思考很多问题,这是最大的收益。”
他还说:“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资讯多,更新快,稍不留神就落伍了。人的年纪大了,记忆力、认知能力、应变能力都不可避免的会减弱,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有很多网络上的东西不懂,有很多技术不会用,甚至有些概念都不理解,一头的雾水。
学生们都说:“夏老师是一个很赶潮流的人,在我们看来,近70岁的人了,对于QQ、微博、博客都能很熟练地掌握,同龄人很难做到的事情他却做到了,这大大缩减了我们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感。”“我很幸福,因为我的爱好和职业保持了一致,这让我产生了永生不竭的动力,很好地促使我和年轻的学生打成一片。”夏教授说,和学生们在一起,感觉自己好像永远也不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