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培训动态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教师发展 >> 教学培训 >> 教学培训动态 >> 正文

告别枯燥灌输式教学方法 “玩转”传统课堂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7-04-21 阅读:

告别紧张规律的高中岁月,我们步入了五彩缤纷的大学。在美丽又富有活力的武昌理工学院,我们没有了固定的教室和座位,迎来了与高中不同的授课方式,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精彩。对于大学课堂,老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无疑是知识海洋里的“小惊喜”,增强了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兴趣。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这些“惊喜”来感受课堂的魅力,看老师们如何“玩转”高校课堂。

课堂出新招 在布袋上作画

“你听说了么?艺术设计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的同学们竟然要在布袋上绘画动物!”带着好奇心,记者走进该课堂,领略由艺院何礼华老师引导的课堂风采。

还没到上课时间,许多学生就已经提前来到了教室。他们看见摆放好的静物,就自动选好了画画角度,准备开始素描。有的学生坐在矮板凳上,把画板架在腿上;有的则把画板放在画架上,站着画画。课堂气氛轻松且随意,同学们静静地沉醉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野生动物的未来在我们手上’这一内涵,从自身做起了解大自然、保护环境,我们这次课以环保为主题进行创作。”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何礼华老师拉开了课堂的序幕。接着,何老师拿出了一叠布袋,在同学们惊讶、困惑的眼神下解释到:“绘画对于载体的选择性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非要在画板上,可以是地上、墙上、布袋上等,不同的载体质感对绘画所呈现的效果是有差别的。”同学们事先就进行了长时间的资料查阅,并就绘画对象这一问题展开对话。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大家各有各的选择。东北虎,斑马,长颈鹿等富有特色的动物出现在了布袋上,甚至有同学在布袋上手绘了一只金龟子,栩栩如生,仿佛就长在了上面。同学们通过色彩颜料和毛笔,使一只只动物在布袋上获得“生命”。

艺术设计学院工艺美术1501班的戴明欣同学感叹到:“原来绘画课还可以这样‘玩’,新奇又有趣。通过这次课堂教学,我们不仅提升了绘画技巧,而且对环保知识也得到了提高。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现代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大多数是由人类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给野生动物一个纯净的家。”

时事热点+小组PPT+圆桌式会议 让课堂起来

“XXX,说一下你最近关注了什么热点?”这是商学院市场营销教学老师王煊每节课的开场白。学生分小组制作各种营销策略PPT或者市场调研策划案,是上王煊老师课程必有的环节。就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再派小组代表上讲台总结,这是王煊老师活跃课堂的又一个举措。

按照学生人数的多少分组,一般5、6个同学为一组,上课时按照小组坐。课堂的前5分钟,点三名同学说自己最近关注的热点实事新闻,并再点一位同学对刚才同学的发言进行点评。

王煊老师新一轮的市场营销授课是从营销人员的着装开始谈起的。在观看一段着装和举止行为的短视频后,王煊老师点了两名同学起来演示坐姿。双腿并拢、挺胸收腹、身体微微前倾……在那两位演示同学故作严肃的表情下,欢声笑语不禁在课堂上蔓延开来。接着,王煊老师开始了营销课程专有名词以及理论知识的讲解,各种案例分析穿插其中。“接下来小组讨论下,市场上各品牌的洗发水定位与市场细分。”随着王老师话音的落下,教室里开始出现热烈地讨论声。“飘柔价格较低,属于极度大众化的品牌;潘婷、海飞丝等价格较高,属于较高收入人群常购买的品牌……”“海飞丝旗下也分很多种,比如主打去屑的、主打柔顺的、主打滋润的等等,适合不同需求的人群,这应该属于市场细分吧。”讨论时间结束后,每组再推荐代表上台总结发言。

关于布置学生课后制作PPT的问题上,王煊老师表示,并非每节课都会布置,而是每学期有2次,但每次制作PPT时须有纸质版策划案。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大家学习专业知识,而更多还是锻炼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以及制作PPT、文档的能力。

王煊老师的课堂不单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学习。有些同学打趣地说,与其说这是课堂,不如说是圆桌会议,同学们围坐在一起,有什么想法都可以举手发言。提倡“大家都来参与”,这也正是市场营销课程的精髓所在。

课堂3分钟 将讲台交给学生

陈丹老师是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任课教师,在15级新生中她担任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授课。她的课堂3分钟授课方法别出心裁,深受学生喜爱。

把握课堂45分钟,每一分钟都被高效利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掌握课堂主动权,这是汉语言1501班陈丹老师课堂最大的特点。“生动有趣且实用”是同学们对她课堂的高度评价。现代汉语每次上课前她都会点3名同学上台,每人发言3分钟。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一下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或者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内容不限。后一位上台的同学会对前一位同学所讲的内容或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点评。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课前,她也会点3个人,每人花3分钟来介绍一部有名的作品,最后再点一名同学进行点评。这位同学将会是下次课第一个发言的同学,老师自己也会对每个人的发言进行详细点评。这样的课堂交流总能激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每个同学都有上台畅所欲言的机会。在讲鲁迅的作家作品时,她以寝室为单位,每个寝室派出一人来讲解自己所了解的鲁迅与熟悉的作品。课堂上,她鼓励每个人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允许有批判的声音,同学们可互相探讨与争论。这样的授课方法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轻易了解了许多知识点,不仅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增进了同学们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抒发和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当问到陈丹老师为什么会有这种别出心裁的授课想法时,她的回答是:“汉语言这个专业,重要的不仅仅是写作,更重要的是口头表达,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会写还要会说。学会与人沟通,能够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不怯场,这才是最重要的。像现代文学,我的用意是希望学生在关注文学的同时要注重自己的见解。在给他人推荐图书时,推荐是否成功,在于有没有让其他同学也有想去看这本书的想法,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提高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在促进自己的思考。”

汉语言1501班的杨杏幸说:“老师的这个想法真的很好,像我,以后希望当一个老师,在讲台上流利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会写一定要会说。这种课堂给了学生们更多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我的胆识。”软工1501班的王勇权说:“我听到我的同学说到这样的课,好羡慕啊,感觉很有趣的样子,但是专业不同,有机会好想去蹭一下课。”

将课堂带出教室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也不是只在学习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而是有机会走出课堂,通过对口的专业实训,能把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技能。将课堂带出教室,在实训现场授课,这是物流管理专业王琴老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为了打破书本知识的局限性,让同学们对物流分拣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王琴老师带领着物流管理1401和1402两个班的学生来到了学校图书馆,这次她准备把课堂搬到这里来授课。在图书馆里,王琴老师首先简单给同学们讲解了一些物流分拣方面的知识要点,随后她便开始按照不同的工作组别给同学们进行了实训分工。王老师把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来真正理解整个物流分拣的全套作业流程。

图书馆内,同学们按照事先的安排有条不紊地执行着各自的任务:他们首先依据同学的借书需求,登记姓名、书目、索书号、列出清单,然后收集清单并交付给负责拣书的同学;拣书的同学按清单明细以最优的方案拣出图书后,将书籍收集归类后再交给负责配送的小组同学;最后,再由配送组的同学将图书准确地送达到借书同学的手中。

就在这样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借书、送书过程中,同学们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物流中的订单处理、制定拣货计划、确定分拣路线、实行拣货、集货、配送等各项物流基本作业流程,从而实现了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无缝对接。

物流管理1402班的户佳浩在参与实训课后说道:“这次实训让同学们对商品分拣的各项流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方式比从书本上学习更生动鲜活。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全局观念,对日后的工作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庙山经济开发区江夏大道16号 邮政编码:430223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武昌理工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党委教师工作部)鄂ICP备1100820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109号